Wikipedia

Search results

Monday, October 5, 2020

葛洪

葛洪的另一面:自信又自卑,能文又能武,还得到2位老师无限关爱

2020-06-29 13:23

葛洪的名字,在世界古代科学的史册中已有记载。自古以来,国内外的学者都给予了葛洪很高的评价,甚至有英国科学家称其为“公元4世纪最著名的炼丹士。”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卒于晋康帝建元元年(343年),年61岁。

性格既自信,又自卑

葛洪的祖先“葛天氏”,是上古时代的帝王,后降为列国,食封为葛,因以为姓。葛洪的远祖是荆州刺史,为人颇有气节,因为不齿王莽篡汉,所以弃官而归,联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讨伐王莽。失败后,徙于琅琊,遇赦免祸,遂称疾自绝于世。

他的从祖是大名鼎鼎的葛玄。葛玄好神仙修炼之术,曾师事左慈,后以奇术闻名于公卿之间,成为东吴最著名的道士之一,时人尊称他为“葛仙公”。

葛洪画像


后世称葛洪与葛玄为“二葛”。可见,葛洪日后精研的炼丹术,便是承袭葛玄这一脉而来的。

葛洪生于东吴官宦世家,在内心有着极强的东吴乡土意识,因此他在《抱朴子》中坚称自己是孙吴贵胄之后,还讥刺北地风尚。

遗憾的是,在葛洪十三岁时,他的父亲辞世,家道从此中落。而后他便自力更生,伐薪卖钱,以换取纸笔,长途跋涉千里,寻书问道。

葛洪自幼体弱多病,他在自述中屡称“多疾”、“形貌丑陋”。由此,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葛洪既自信又自卑的性格。

一方面,他以自己是名门贵胄之后为荣;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的先天不足,他也感到自卑。

葛洪雕像

读书求道

葛洪在家中排行老三,从小备受父母亲的疼爱。幼时,因为父亲当官,所以家境还颇为富裕。直到他13岁那年慈父去世,家道开始中落,他后来在《抱朴子》中回忆道:

“饥寒困瘁,躬执耕樯,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可见,少年葛洪过了一段十分艰辛的生活。

葛洪15岁那年,拜郑隐为师;16岁时,便立志向学,开始阅读《诗经》、《易经》、《孝经》、《论语》等典籍;他阅读书籍近万卷,涉及范围很广,还会写诗赋杂文等。

郑隐,字思远,喜好乐律、历法、天文、地理,先师事葛玄,后又拜左慈为师,随其到庐江、铜山等地炼丹。

葛洪雕像

葛洪虽然跟郑隐学习,但早年并不喜欢道术一类的学问。他在《抱朴子》中说道:

“河、洛图纬,一视便止……不喜星书及算术、九宫、飞符之属……晚学风角、望气、三元、遁甲……粗知其旨,又不研精。”

由此观之,葛洪、郑隐二人虽是师徒,但在观念上却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郑隐说葛洪:

“君有甄事之才,可教也。然君所知者,虽多而未精,又意在于外学,不能专一……”

即便如此,葛洪在郑隐门下所受照顾颇多。当时,郑隐的50多个弟子,都要“勤工俭学”——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兼供劳作。

然由于葛洪是葛玄的从孙,又体弱多病,所以除了洒扫庭院外,葛洪的主要工作,还是以誊抄道书为主。

葛洪画像

数年后,郑隐便在马迹山立坛盟誓,将仙丹大法、诸要诀传授给葛洪。

晋惠帝时期,郑隐带领弟子入霍山,至今人们都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著书立作

葛洪21岁时,适逢乱贼张昌部将石冰进击扬州,因此他过了两年讨贼的军旅生活。

葛洪是个文武全才,他出仕为将兵都尉,募兵镇压,大破贼军,因功得迁伏波将军。

他平定叛乱、退出军旅之后,便计划实现自己早年的愿望——著书立作。

于是,他便前往洛阳搜寻有关延命养生、炼丹制药、避祸禳邪、修炼成仙的典籍,然而,却遇上“八王之乱”,他的前路受阻;同年,陈敏在江东起事,他的归途亦受限。

葛洪进退两难,只好逗留于徐、豫、荆、襄、江、广数州之间。

葛洪雕像

24岁的葛洪在襄阳巧遇好友嵇含。当时嵇含受到镇南将军刘弘提携,被任命为广州刺史。

嵇含推荐葛洪为参军,先行出发,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嵇含尚未出发,刘弘便卒,嵇含也被自己的仇家所杀。此后,葛洪只能羁留广州数年。

好友嵇含之死,对葛洪的打击相当大。葛洪深感世道无常,自此便决意追求仙道,到南海太守鲍靓之处拜师。

鲍靓精通图谶之学,也修仙道;他为人清慧,学通经史,不但明天文、河洛之书,亦擅医术。

鲍靓十分喜爱葛洪,既授秘籍给他,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葛洪继承鲍靓之业,兼综练医术。他对中医有所涉猎,其书《肘后方》,就是一部记载如何治疗的应急小书。

葛洪画像

晋愍帝建兴四年,葛洪离开广州返乡;次年,他被荐名琅邪王丞相府;建武元年琅邪王司马睿即位,葛洪以早年军功,被辟为椽,赐关内侯。

葛洪的生活就此安定下来,于是,《抱朴子》在这一年定稿,当时他35岁。

在“仕”与“隐”之间徘徊

葛洪在《抱朴子》撰成后,便想入山修炼。他《抱朴子》中如此说道:

“今将遂本志,委桑梓,适嵩岳,以寻方平梁公之轨。”

葛洪任官受爵,始于平定石冰一役。换言之,他的受封,是因为募义兵而建立军功。

他为何可以募兵成功?这显示当时葛家还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

葛洪画像

然而,葛洪个人对当官基本没有什么兴趣,一来可能是本性使然,二来朝廷所授的官职,都是一些无实权小官,很有可能也引不起他多大的兴趣。

总的来说,他的俗缘未了,一直到入罗浮山修炼前,他仍在“仕”与“隐”之间徘徊。

葛洪虽然出仕小官,但是隐逸思想,一直存于他的心中。为何这么说?从两件事可以窥见其端倪:一为他赞美名士郭文的高隐,一为他自己曾尝试隐居山林。

葛洪素有隐居之志。终于,在49岁那年,他入了罗浮山潜心炼丹。

葛洪仙祠

玲珑说

葛洪为何下定决心隐逸?

纵观他的一生,披览他的著作,即可以看出:在每次出仕时,他都在朝政动荡中感慨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因此,不如归去。

他在罗浮山隐居,优游闲养,炼丹修道,著述不缀。

建元元年(343年),葛洪向当地刺史上疏说:“我要出趟远门寻师,马上就要走了。”刺史接到消息,匆忙赶去为葛洪送别。

结果,众人到达时,葛洪早已兀然岩睡而亡,时人称他已经“尸解得仙”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