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Search results

Saturday, November 23, 2019





道家的「無」和佛家的「空」到底什麼意思?


許多朋友問我,道家的無是不是沒有的意思,我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回答。這裏的無,說沒有吧,顯然是不對的,說有吧,也是不對的。於是有人就急了,到底有還是沒有,指的又是什麼意思?思慮再三,我覺得用《道德經》中的第十一章「以無為本」來解釋比較好。
原文如下: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為了讓大家更加明白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我先來解釋下,什麼是車輻、車轂,所謂的車輻就是連接車輪和車轂那一條條線就是車輻,所謂的車轂就是車輪中心固定車輻的那個圓。其實車輻和車輻之間都是有間隔的,人們之所以沒有把車輪弄成實心的,而是選擇用車輻連接車轂就是為了將車輪承受的壓力平均分散到幾十個不同的車輻上。車軸就是連接兩個輪子的圓柱體,同時也叫車橋。
車轂中間有個中空的圓,正是有了這個圓才能讓車軸插進來,也正是因為是個圓有了「無」這個空間車輪才能轉動起來。也只有車輪轉動起來時整輛車才有了價值。這就是,「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的意思。


後面的「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就更好理解了,意思是,盛水用的陶器,也就相當於水杯一類,中間是空的所以才有價值。


至於「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意思是,屋子只有用四面牆圍起來,中間是空的才有屋子所具備的價值。
說到這裏我想很多人已經理解道家所謂的「無」,以及佛家所謂的「空」的意思了。但這也只可意會,很難直接言傳,它表達的也並非僅僅是「空間」這個意思,有點類似於我們的國粹山水畫中留白的意思。
其實,人生中的遺憾以及我們所失去的很多東西就如同畫中的留白一樣,可以讓一個人體悟許多平時難以領會的東西,只要學會適當給自己「空間」,學會去「留白」,你會發現人生中還有許多變化和希望,有着可以任人馳騁的空間。我不知道大部分人是否能明白我所表達的意思,我所注重的並非所謂的「無」和「空」,有點類似《心經》里所說的「無智亦無得」。這是一種空靈的體悟,猶如山水畫中的留白可以讓人有着想像的空間,體會山水靈性中那中空靈、高遠的魅力。相對來說,更接近於「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我相信每個人的心靈都蘊藏着許多強大的力量,比如:仇恨、愛以及堅持,有人瀟洒如風,天地間任其遨遊;有人沉默寡言,總是心事重重;有人小心謹慎,總是戰戰兢兢的樣子。相對來說,我比較喜歡內心空靈的人,他們能控制自己的喜怒,能看淡許多事,能適當給自己的心靈空間中「留白」,不拘一格,不會固步自封。更何況佛家有言「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亦不可得」。
我知道,我所寫下的這些東西,只能意會,很難言傳,但我還是儘量用自己語言所能表達的極限將這種感悟展現了出來。不為什麼,只是希望能讓許多沉溺於個人情緒的人得以回歸平靜,回歸內心的澄明,我相信,每一個回歸本真的人都是善良的,心中還有愛,可以化解世間的種種算計和陰暗。

最後,我想說一句,不要束縛自己的「心」,它已經嗚咽太久了,人世間許多事只要敢於去想,沒什麼是不可能的,天地之大,任君揮灑。以天地為棋盤,世事如棋子,去領悟,去運籌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吧!

No comments: